嬰幼兒血管瘤是最常見脈管畸形之一,嬰幼兒高發,表現為皮膚表面紅色斑塊疙瘩或鼓包。我是徐州市兒童醫院血管瘤介入科李炯醫生,我將從下面幾個方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嬰幼兒血管瘤。第一點:嬰幼兒血管瘤發病時間,第二點:嬰幼兒血管瘤臨床表現,第三點:發病過程,第四點:治療方案選擇。
第一點:發病時間,嬰幼兒時期的血管瘤,它屬于先天性的脈管畸形,大部分出生后一周左右被發現,正常一個月內高發。
第二點:臨床表現,皮膚表面紅色斑塊疙瘩或鼓包。它特征性表現是隨著嬰幼兒生長,血管瘤顏色由淡紅色到鮮紅色逐漸轉變,逐漸隆起形成“草莓”樣改變。按壓時血管瘤會“褪色”。
第三點:發病過程,血管瘤是后天獲得的良性腫瘤,早期表現是淡紅色,慢慢地再發展會隆起變大顏色鮮紅,前三個月會快速增長,到八月齡血管瘤生長趨于穩定。
第四點:治療方案以及各治療方案的優缺點,嬰幼兒血管瘤十種治療方案:1、觀察:對于嬰幼兒血管瘤發展緩慢,超聲檢查提示表淺而且無血流信號,患兒年齡滿8月齡,可以采取觀察,缺點需要定期隨診檢查超聲。
2、外涂噻嗎洛兒藥水治療:對于嬰幼兒血管瘤早期而言,血管瘤還沒有發展起來,超聲檢查血管瘤表淺位于皮膚層,CDFI提示無血流信號,可以外涂噻嗎洛兒治療,這種治療方案簡單、安全、有效、基本無副作用,缺點涂藥時間長。
3、加壓包扎治療:適合于1.5歲后處于消退期的血管瘤,優點簡單、安全,缺點一般適用于消退期血管瘤。
4、激光治療:嬰幼兒血管瘤患兒家長急切要求治療好患兒的血管瘤,對激光治療寄予厚望。須知,激光的平均穿透深度有限(穿透深度僅為1.0~1.5mm),主要用于表淺血管瘤的早期干預和消退期血管瘤的治療。激光治療一般在6~8月齡時進行,缺點對于混合型血管瘤治療效果欠佳。
5、冷凍治療:通過液氮低溫引起細胞損傷、壞死,或致微血管血栓形成,從而達到破壞瘤體的目的,為早期嬰幼兒血管瘤治療手段,但由于其適應證較窄,易出現潰瘍、感染及瘢痕等并發癥,目前不作為嬰幼兒血管瘤治療的常規選擇。
6、放射性核素治療:放射線作用于瘤體產生電離作用后出現血管內皮細胞腫脹、壞死,管腔閉塞萎縮,從而達到治療的作用。由于放射性治療可能導致的潛在危害及與遠期腫瘤發生的相關性尚不明確,目前已不作為血管瘤治療的常規選擇。
7、硬化治療,所謂的硬化治療屬于微創的范疇,細針穿刺血管瘤瘤體在影像設備(如超聲、DSA等)引導下注入硬化劑,行硬化治療,硬化治療不受血管瘤瘤體深度的影響,適合深部血管瘤治療,缺點治療相對復雜。
8、硬化栓塞治療,適合于巨大的嬰幼兒血管瘤,經股動脈置管,引導微導管至巨大血管瘤的供血動脈注入硬化劑以及栓塞劑,缺點治療方案復雜。
9、口服普萘洛爾治療,根據血管瘤與脈管畸形診療指南以及專家共識,口服普萘洛爾治療嬰幼兒血管瘤屬臨床一線治療方案,療效確切、適用于多發以及相對較大的嬰幼兒血管瘤,缺點療程長,一般選擇聯合治療。關于糖皮質激素治療血管瘤由于副作用較大,糖皮質激素已經退二線,較少用于血管瘤的治療,主要應用于特殊類型的血管瘤治療如卡波西型血管瘤(KM綜合征)早期治療。
10、外科手術:早期由于嬰幼兒血管瘤治療方案不夠完善,治療方案單一的選擇。缺點手術治療不可避免的創傷性、手術本身風險及術后遺留瘢痕等因素,目前手術治療在血管瘤的治療中已不再推薦。
【個人經驗總結】 談瘤色變導致大部分嬰幼兒血管瘤患兒家長都比較擔心和焦慮,經過網上搜索咨詢和多方打聽后,會更加擔心和焦慮,不知所措。其實得了嬰幼兒血管瘤患兒家長不必過于擔心,因為:1、嬰幼兒血管瘤是腫瘤,但是是良性腫瘤 ;2、嬰幼兒血管瘤診療指南以及專家共識對于嬰幼兒血管瘤的診療方案已經相當成熟完善;3、目前對于嬰幼兒血管瘤的治療大多為局部治療,并發癥罕見;4、嬰幼兒血管瘤治療可以做到無疤痕,不影響患兒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