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多種疾病的高發期,尤其是身嬌體弱的孩子很容易被病菌襲擊,反復患上” 感冒”、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兒科專家指出,冬季最為重要的就是做好兒童防寒保暖工作,把患病風險降到最低。
呼吸道疾病患兒持續增多
“醫生你快看看,孩子這又發燒好幾天了,老不好,算下來這一個月都往醫院跑三次了……”在徐州市兒童醫院呼吸內科門診,一名媽媽抱著3歲的男孩向專家敘述病情。經過詳細檢查,呼吸二科主任張振坤告訴她,孩子是支原體感染引發的肺炎、反復呼吸道感染。
據了解,呼吸道感染分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指的是喉(環狀軟骨下緣)以上的部位,包括鼻、咽、喉等,包括的疾病有“感冒”、咽炎、扁桃體炎、喉炎等。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指的是喉以下的部位,包括氣管、支氣管、肺,常見的疾病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具體癥狀主要表現為劇烈咳嗽、多痰、喘、呼吸困難、X光胸片檢查表現為紋理粗以及肺內有斑片狀的陰影等。反復呼吸道感染“判斷條件”為0~2歲、>2~5歲及>5~14歲 兒童1年內患上呼吸道感染依次在7次、6次和5次以 上;患氣管支氣管炎依次在3次、2次和2次以上;以及任何年齡患肺炎2次以上即可依次判斷為反復上呼吸道感染、反復氣管支氣管炎和反復肺炎。
張振坤主任指出,小孩子的免疫系統、呼吸系統發育不夠完善,不能很好地適應氣候變化,再加上冬天里,溫度低、濕度低,病毒比較活躍,孩子的抵抗力差,自然很容易被感染。據了解,冬季以來,隨著氣溫逐漸降低等因素影響,感冒發燒的孩子比平時明顯增多,門診就診量有了明顯提升,有很大比例的患兒都是反復呼吸道感染。
家長要學會區分感冒和肺炎 發熱、咳嗽、咳痰……孩子一旦不舒服,家長就緊張,但令人頭疼的是,感冒和肺炎的癥狀太過相似,容易混淆,并且一部分上呼吸道感染可能會進一步發展為肺炎。對此,專家建議,家長有必要掌握肺炎和感冒的區別方法。
張振坤主任介紹,家長可以通過“測、看、聽”等方式判斷孩子的具體病情。“測”包括測體溫,發熱是肺炎的重要癥狀,腋溫>38.5 ℃,且持續2~3天以上不退,使用了退燒藥也只能暫時緩解。若是普通感冒發燒,以38℃以下為多,持續時間比較短暫,使用退燒藥效果明顯。“測”還包括測呼吸頻率,增快提示肺炎,尤其是5歲以下兒童。呼吸增快的判定標準(平靜時觀察1分鐘):<2月齡≥60次/min;2月齡~≥50次/min;1~5歲≥40次/min;>5歲≥30次/min。對1歲以下肺炎患兒呼吸頻率增快還有助于提示肺炎嚴重度。
“看”,是要看孩子的飲食、睡眠以及精神狀態。感冒患兒的飲食較正常,或僅為進食量稍減,睡眠正常,精神狀態也沒有太大改變,而患有肺炎的話,孩子容易食欲下降,不愿意進食或是一喂奶就因憋氣而哭鬧,精神狀態不佳,常有煩躁、哭鬧不安,睡覺易醒,夜里有呼吸困難加重的趨勢。還要看胸壁吸氣性凹陷,可提示肺炎,還可提示病情嚴重度。
“聽”主要是聽孩子的呼吸和咳嗽,感冒引起的咳嗽一般較輕,不會引起呼吸困難,而肺炎患兒大多有咳嗽或喘憋癥狀,且程度較重,常有呼吸困難。細心的家長用耳朵貼在胸壁上可能聽到喘鳴或水泡音。
張振坤主任強調說,肺炎由輕到重,往往只有“一步之遙”,如果家長沒有足夠的重視,孩子的普通肺炎很容易轉重癥。因此,一旦發現孩子咳嗽、發熱腋溫>38.5℃伴三凹征,尤其胸壁吸氣性凹陷和呼吸增快(除外因哭吵、發熱等)所致者)應視為病情嚴重,應馬上送到醫院檢查。
預防呼吸道感染關鍵要保暖防塵 冬季干燥,呼吸道疾病多發,做好預防工作可以減少兒童呼吸道疾病的發生。比如,根據氣候的變化及時為孩子增減衣物,使人的體溫慢慢適應氣溫的變化,不要給孩子穿得過多以至于出汗受風,或是穿得太少挨凍受涼。如果孩子在玩耍中出汗了,家長要及時協助擦干汗水或是更換衣服,以免容易著涼引發感冒。
張振坤主任建議,盡量不要帶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防止空氣傳播導致的交叉感染。外出時一定要戴好口罩。外出回家后,最好仔細清潔暴露的頭面部和雙手,可以用溫熱的淡鹽水清洗鼻腔,避免腔道中的細菌殘留。
此外,日常生活中務必要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流通,做到定時開窗換氣,霧霾天的話可使用空氣凈化設備以及加濕設備,有利于減少浮塵中的微生物,減輕支氣管黏膜水腫及稀釋分泌物。在孩子的飲食方面,家長也要合理安排,為孩子提供生長發育的足夠營養。像是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都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孩子已經出現了呼吸道感染疾病,家長在日常護理時也不容疏忽。一定要讓孩子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攝入充足的水分和營養,行有余力的話,最好進行些適宜的活動。當然,飲食要清淡、易于消化,不要進食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及飲料。
孩子休息時,要保證臥位舒適,務必讓其保持呼吸道通暢,臥位時頭胸部可稍稍抬高。同時,要注意經常變換體位,以利于呼吸通暢和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